全时财经

首页 > 保险 > 正文

中国平安旗下3家科技公司圈了22亿美元 软银等国际投资者“入局”

中国平安宣布旗下三家科技公司——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平安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分别顺利完成定向私募融资。

4家子公司分拆上市、平安好医生赴港IPO,中国平安在资本市场上扔下一个又一个“炸弹”。

2月2日,又一个重磅消息来袭:

中国平安宣布旗下三家科技公司——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好医生”)、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医保科技”)和平安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金融壹账通”)于近日分别顺利完成定向私募融资。

公告显示:平安好医生此次为Pre IPO融资,融资金额为4亿美元。目前,平安好医生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A1申请表格。平安医保科技完成首次融资11.5亿美元。金融壹账通完成首次融资6.5亿美元。

3家科技公司圈了22亿美元

先来看一看这一次进行定向私募融资的3家子公司。

根据中国平安的定位:

平安好医生业务主要通过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医疗健康流量入口业务;

平安医保科技业务主要通过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城市提供控费服务、精算服务、医保帐户服务、医疗资源管理、健康档案应用等全方位医保、商保管理服务;

金融壹账通业务主要通过平安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为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在内的机构伙伴提供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3家公司合计融资金额达22亿美元,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中国平安旗下科技公司。

事实上,中国平安正在从一家综合金融集团向科技公司转型。

2017年11月,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公司执委会全体大会上,作了一份题为《新时代 新起点 新征程》的报告。报告中,马明哲强调,如果说过去30年,平安打造的国际领先综合金融集团这个孤品是“河东”,那么,站在新起点上,平安要走向“河西”——一个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过去十年,中国平安在利用科技推动主营业务发展的同时,将其拓展成为第三方科技服务的平台,并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公司拥有科技研发人员超过2万名,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申请全球和国家各类专利量超3000项,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对此,中国平安有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金融+科技”战略新蓝图指引下,中国平安以五大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区块链与生物识别)为基础,深度聚焦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两大领域,一方面,将科技成果运用于平安核心金融业务中,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不断将这些领先的技术,孵化出一系列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平台,向社会及行业开放,并且不少技术应用已经走向海外。

而根据中国平安的公告:一直以来积极发展创新科技支持主营业务的发展,同时结合集团科技战略转型的需要,包括并不限于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将部分科技业务对外进行各种方式的融资,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国际投资者“入局”

根据公告,此次3家科技公司以定向私募融资的方式进行。所谓定向融资,也属于私募融资,是指非公开发行,只向特定数量的投资人进行融资,并限定在特定投资人范围内流通转让。

而中国平安限定的投资人范围以国际投资者为主。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3个项目的融资以软银愿景基金(投资平安好医生及平安医保科技)、IDG、SBI集团等境外投资者为主,体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平安的科技创新,及旗下科技业务的模式、增长潜力和价值的充分认可。

公开资料显示:软银愿景基金(The Vision Fund)成立于2017年5月,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基金。资金来自沙特公共投资基金、阿联酋阿布扎比,以及苹果和高通等科技公司。软银愿景基金拥有私募基金或风投机构难以企及的体量,资金规模相当于4个银湖资本或15个红杉资本。

对于此次投资,负责本次融资项目的软银愿景基金负责人松井健太郎(Kentaro Matsui)表示:“中国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新兴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市场,公司看好这一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作为中国领先的企业之一,中国平安是新兴医疗科技领域的引领者。对于平安好医生和平安医保科技的投资,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也期望支持这几家创新型科技公司快速发展。

中国平安表示:“此次融资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平安科技转型战略的充分认同,及对平安的医疗科技和金融科技在数据、技术、人才、场景等方面优势的信心。融资的完成将进一步充实公司科技业务发展的资金实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抓住有利的市场机会,加速发展。”

“中国医疗科技和金融科技正在蓬勃发展,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公司将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双驱动战略,通过我们核心主营业务科技能力的提升及完善金融、医疗生态圈,高效、精准地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生活服务需求,致力成为世界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国平安进一步指出。

其实,中国平安是最早引进国际投资者(外资股东)的金融机构。1994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有意成为中国平安的股东,但是根据当时的监管无法获得董事席位,入股谈判陷入僵局。为此,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提出了类似“联合国观察员”的过渡性质安排,才让他们勉强同意。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溢价进入,为中国平安发展寿险业务提供了很强的资本支持,同时还促进了中国平安财务、审计、核保核赔等制度上的变革。”马明哲曾坦言,在这2家外资股东的引荐下,中国平安又聘请了麦肯锡作为战略及管理改革方面的顾问,明确了以寿险业务为核心,抓住了中国寿险业起步的黄金时间,获得了快速成长。

3家科技公司是否能够复制平安寿险引进“外脑”取得的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