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财经

首页 > 保险 > 正文

十家险企万能险保费占行业八成 某款产品年化结算利率竟高至7%

本报记者 冷翠华

银保监会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同比增长了37.62%。从万能险保费分布来看,万能险保费排名前十的公司一季度共取得万能险保费收入2641.9亿元,占全行业万能险收入的82.98%。

证券日报》记者对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寿险公司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显示,4月份半数以上的万能险年化结算利率在4%(含)-5%(不含)之间,最高的产品年化结算利率达7%,而也有数款产品仅以年化2.5%的保底利率来进行结算。

部分产品结算利率五连降

近两年,万能险的发展犹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而从其结算利率来看,近年也经历了从顶峰逐渐滑坡的过程。

按照今年一季度万能险保费收入排名,前十位的险企分别为安邦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华夏人寿、国华人寿、建信人寿、君康人寿、天安人寿以及和谐健康。这十家险企的万能险保费收入之和约为2641.9亿元,占全行业万能险收入的82.98%。

记者对上述险企的396款万能险进行统计梳理显示,4月份这些产品的年化结算利率最高的达7%,是某寿险公司2017年6月29日及之前生效的一款年金保险(万能型),其也是目前唯一一款结算利率达7%的万能险,在2017年6月30日至2017年9月30日生效的这款万能险今年4月份的年化结算利率为6%。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万能险的结算利率近年来多次下降。以某险企的一款两全保险(万能型)为例,根据其公布的年化结算利率,从2017年3月份至今该产品共下调了5次年化结算利率,具体调整如下:2017年3月份的年化结算利率由此前的6.25%下调为6%,4月份下调为5.75%,5月份下调为5.5%,6月份下调为5.25%,2017年7月份下调为5%,并且这一年化结算利率一直维持到今年4月份。此外,年化结算利率下调2~3次的产品为数不少。

对万能险4月份年化结算利率的分布情况,记者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在276款万能险中,年化结算利率在4%(含)-5%(不含)之间的产品共有140款,占比为50.7%;年化结算利率在5%(含)-6%(不含)之间从产品共有77款,占比为27.9%;年化结算利率低于4%的产品共有59款,占比为21.4%,其中有5款产品以年化2.5%的万能险保底利率进行结算。

从各险企来看,情况相差较大,例如,其中一家险企的55款产品中,4月份有39款万能险产品年化结算利率低于4%,在4%(含)-5%(不含)之间的有11款,在5%(含)-6%(不含)之间的有5款。另一家险企的结算利率整体则保持着较高水平,53款产品中有40款的年化收益率在5%(含)-6%(不含)之间,13款在4%(含)-5%(不含)之间。

产品形态变化 高结算利率难再现

尽管今年一季度万能险保费同比再度上涨,但业内人士认为,万能险的产品形态和此前的产品已有较大区别,同时,高结算利率的产品将难以大量再现。险企的盈利模式将从以利差为主转向死差、费差和利差三差并行的模式。

万能险的发展和结算利率与近年的政策变化紧密相关。2015年2月份,原保监会发布万能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政策,将评估利率上限调整为年复利3.5%。2016年9月份将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下调0.5个百分点至3%,高于评估利率上限的人身保险产品须审批,防范利差损风险。2017年1月份,原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人身保险业务分类自查整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当万能账户实际投资收益率连续3个月小于实际结算利率且特别储备不能弥补其差额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调整当月实际结算利率。”

2017年6月份,原保监会进一步加强万能险监管,指出近年来万能险的快速发展潜藏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是个别保险公司违背万能险自身发展规律,把产品设计成期限短、保障低的纯理财型产品,业务结构严重失衡。二是个别保险公司把万能险作为融资工具,激进投资,资产负债严重错配,给公司自身带来现金流等风险,影响了资本市场秩序。三是监管制度存在漏洞,在法人治理、资本真实性、资金运用、产品管理等方面监管不力。

随着政策的调整,近年来我国万能险保费也大起大落。2015年,万能险保费同比上涨95.2%,占规模保费之比为31.6%;2016年,万能险保费同比上涨55.1%,占规模保费之比达34.4%;2017年,万能险保费则直接“腰斩”,同比大幅下降50.3%,占规模保费之比为18.19%。

“今年万能险保费出现了同比上涨态势,但产品形态与前两年的产品已有较大区别,"134号文"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这对原有的产品形态形成巨大冲击。险企多采用了双主险策略,万能险逐渐成为主险且期限也被长期化。”一位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同时,从结算利率来看,预计高利率产品难以再大量出现,一方面,险企投资行为进一步规范,激进型投资行为有所减少,市场大环境也呈现出利差逐渐收窄的局面;另一方面,部分险企本身需要进行业务转型,压缩万能险规模,也不会以高收益来吸引消费者。他认为,寿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将逐渐从以利差为主转向死差、费差和利差三差并行的模式。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