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一定有过从、银行B类、银行A类这3份更正公告说的是同一个错误。在博时中证银行指数分级的二季报中,博时银行母基金与分级B的份额写错。原本二季报中将母基、分级A、分级B的份额分别写为2440.08万份、2440.08万份、9978.97万份。在几天之后的更正公告中,终于将三者各自的份额更正为9978.97万份、2440.08万份、2440.08万份。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博时裕利纯债的一份更正公告则更厉害了。其中一共指出了4点、8个错误。不过,虽然错误数量多,但错误原因都是同一个——8个错误均是基金在前一天披露的分红公告中,年份信息写错:把多个“2017年”写错成“2016年”。
低级错误:必然影响行业公信力
总的来看,公告出错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个是季报、半年报集中发布的时候;一个是发行新产品的时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询问了基金公司相关人员,他们表示,“公告的发布主要是公司监察稽核部和产品部门负责”,“每年季报、半年报、年报发布的时候就比较忙,要汇总核对很多信息,有些时候还遇上网站、网速出问题,可能就会造成很多低级错误。”
当被询问“如何看待如果错误太离谱,对投资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时,他们表示,“通常我们都会及时发布更正公告,内部我们也在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更多的错误。”
公开信息披露是普通投资者获得产品信息、基金公司信息、基金经理信息的重要渠道,但通过我们的统计,仍然发现公募基金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规范。如果低质量的法定公开信息披露不断发生,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度就会不断降低,这无疑是自毁品牌、自毁信誉。对整个行业来说,低质量的信息披露更是浪费资源,如果不珍惜公开信息披露的义务和权利,就必然会损害行业的公信力。
(原标题:72份更正公告 牵出38家基金公司今年犯的低级错误)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