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正式结束。围绕这一必将改写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格局的重大政策,不同机构意见不一。但总体来说,由于公募基金的现有制度最为贴近新规,业内普遍认为公募基金将是资管新规的最大受益者,甚至有人判断公募将迎来新的制度红利期。对此笔者却没有那么乐观。虽然公募基金的适应成本较小,但如果行业不能下力气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公募基金将很难在新的制度环境下抢得更多的资管市场份额。
从征求意见稿透露出的政策导向来看,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引导资管机构回归本源将是新政策力求达到的主要目标。而公募基金行业的本源,就是履行受托责任,汇集投资者的资金,配置在那些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行业和企业上,帮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这一本源决定了公募基金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专业投资管理能力上,而不是汇集资金或者其他能力。
然而,公募行业长期存在的一大痼疾是很多资管这样靠骄人业绩连发爆款基金的案例。这些公司的成功都证明了投资管理管理能力才是公募基金行业的生命力所在,只不过选择这种战略需要时间的积累,不会短期见效,更需要从股东到管理层乃至渠道的共识。路长且艰,但没人去走,行业恐怕将永远在瓶颈期里徘徊。
(原标题:公募行业亟待回归本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