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子公司新规”)正式开始施行。
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整,基金子公司总规模连续四个季度下降。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总规模为7.9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新规实施前减少了3.2万亿元。与此同时,在监管新规要求下系基金子公司规模不降反增,如农银汇理(上海)资产管理公司、工银瑞信投资管理公司、上海浦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交银施罗德资产管理公司等皆保持了不同幅度的规模增长,行业洗牌初露端倪。
天弘创新合规与风险管理部负责人高晶表示,新规实施后,子公司开展业务的优势更多来自于股东,得不到股东支持的子公司在行业洗牌过程中或被自然淘汰。
高晶称,“在净资本约束下,原本低收费、冲规模的业务模式已经无法延续,而脱虚入实的政策导向需要子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向主动管理转型。未来子公司势必开始调整经营思路,主动倾斜资源,通过资金支持、业务协同等方式快速完成转型。”
大资管新规再念紧箍咒
或提升子公司核心竞争力
在子公司新规基础上,日前结束征求意见的由一行三会发布的大资管统一监管新规下不论是消除多层嵌套,还是对通道业务,都对子公司提出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
事实上,早在2015年开始,在证监会、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监督管理下,陆续实施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新八条)、《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相关规定与征求意见的资管新规趋同,这也为资管新规落地做了充分缓冲。
业内人士认为,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为子公司打造了统一、规范的资管环境,有利于培育和提升子公司的主动管理和专业化等核心竞争力。
项超表示,央行资管新规旨在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包括子公司在内的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去年子公司新规实施后,在大部分监管要求上已经与征求意见的资管新规保持一致。
高晶也认为,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影响是全资管行业的,对子公司影响更多来自于行业大环境的变化。资管新规正本清源,体现出监管层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进行规范的决心,为行业未来的良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沪上上述中型基金子公司人士则称,“大资管新规对多层嵌套、通道等业务的管理要求,短期来看对子公司的业务经营和盈利能力有一定负面冲击,但也促使子公司更积极主动提升自身主动管理能力。故长期来看,对子公司构建主动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多家子公司
已按规定完成风控指标
按照子公司新规要求,新规自2016年12月15日起施行,而专户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第十条规定标准的,给予18个月的过渡期。自规定施行后第12个月、第18个月,专户子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的比例应当分别不低于50%、100%。
多位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的业内人士称,他们所在的公司通过增资或者降规模,都已经如期完成风控指标,未来6个月内也会完成子公司“大考”的相关要求。
高晶表示,得益于股东的大力支持,天弘创新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5亿元的增资,注册资本增加到6亿,使得公司提前达标。项超也向记者透露,首誉光控已按照监管要求顺利推进净资本达标进程,截至目前已提前落实“12个月内50%”的达标要求,且也在股东的支持下,预留了一部分净资本资源储备,用于后续业务发展建设以及“18个月内达标100%”的净资本控制要求。
除了增资,也有的子公司通过缩减规模努力推进风控达标。沪上上述中型基金子公司人士称,“子公司新规实施后,我们公司通过压缩非标业务规模、调整业务结构等方式主动降低了大量的风险资本占用,公司的风控指标逐月改善,预计未来6个月能够完全达标。”
(原标题:基金子公司新规实施一周年 8万亿级行业加速洗牌)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