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财经

首页 > 基金 > 正文

公募基金清盘潮起 国泰依赖委外“旧疾难医”

近日,一连串的清盘消息引起了人们对基金清盘的关注。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至3月21日,已经有49只基金启动清盘程序,超过了去年清盘数的四成。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基金清盘就开始提速。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清盘基金共有107只,其中上半年只有21只,而下半年达86只。

基金清盘数量快速增加,主要原因之一是去年推行的新政,即去年6月份交易所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上市规则(2017年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迷你基金退市的触发条件和处理程序,迷你基金清盘数量随之暴增。基金公司纷纷清盘旗下产品的同时也在提速发行,比如国泰基金“益”系列基金刚刚清盘2只,又发行了1只。业内人士就此指出,清盘的大概率是委外资金,新发行的基金同样是委外定制,严重依赖委外是目前公募基金的通病。

依赖委外、业绩不佳

致基金规模“迷你”

梳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清盘案例,从投资类型来看,清盘数量最多的是中长期纯债型、灵活配置型、货币型、混合债券型等品种,而这些品种正是委外定制基金最喜欢用的“壳”。委外资金的撤离,便成为这轮清盘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监管趋严,委外资金撤离,大量定制基金的“壳”空置,运作成本高昂,不如清盘。例如今年2月份清盘的浙商聚潮策略灵活,该基金在2016年6月份时,规模超过17.6亿份。随后份额不断下滑,2017年9月,规模已不足1007万份,清盘前更是只有53.7万份。另外,从持有人结构来看,2017年三季度之前,91.2%的资金为一家机构,清盘前逐渐退出,直至为0。这很像委外定制基金的特点,目前,委外资金受到监管的收紧,退出是大势所趋。

无独有偶,华宝新动力灵活在清盘前规模为6.04亿元,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在清盘之前99.96%的资金持有人为一家机构,在资金撤出后,基金公司选择了清盘。

《红周刊》记者统计,截至2017年中报,规模小于5000万,单一机构持股超过95%的基金有96只,这96只基金疑似委外定制基金,而且规模较小,有清盘的可能性,其中招商基金旗下有9只基金在上述范围内,多为“丰”系列灵活基金,在此提醒基民注意风险。

除了委外资金撤离,基金业绩长期不佳也是清盘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融通农业指数基金,成立于2016年7月份,从成立到2017年1月份之前,基金净值略高于1,但从2017年1月份之后,基金净值始终低于1。基金规模在发行时为5377.4万元,从2017年一季度末开始,基金规模一直低于2000万,触及清盘红线。

细究其业绩较差的原因,农业板块2017年以来走势低迷对基金业绩形成一定拖累,但该基金存在和中证大农业指数成份股自然权重的偏离,基金经理何天翔在四季报中指出:“偏离值为0.14%,年化跟踪误差为4.25%,跟踪误差较大的原因主要一是基金规模较小,费用等负向误差源过大。”由此可见,基金规模较小但费用较高成为发展的掣肘,进而触发了清盘程序。

一边主动清盘 一边狂热发行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基金的赚钱效应呈现强者恒强的分化,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基金规模缩水,一边却是爆款基金的狂热认购。这一进一出能否保证投资者权益?

这里《红周刊》记者以国泰基金为例,剖析基金发行和清盘之间的关系。2月12日,国泰生益灵活进行清算;3月19日国泰鑫益灵活也进入清盘程序。今年1月份,国泰成立了一只新基金,名为国泰恒益,这三只基金同为“益”系列基金,国泰清盘了两只,同时又发行了一只。

清盘的原因或许来自于委外撤出,Wind数据显示,国泰鑫益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9.79%,业绩相对不错。但从持有人结构来看,一家机构持有其全部份额,但这家机构此前在不断退出,2017年9月30日基金份额为2.02亿份,到2017年末仅余0.25亿份。

无独有偶,另外一只清盘的国泰生益,从持有人结构上看,最大机构持有基金份额为83.19%,其持有份额也在不断减少。从2017年6月份的1.15亿份,到2017年12月只剩下0.68亿份。

既然疑似委外定制的基金因为金融监管的收紧相继清盘,那么为什么国泰基金还要新发行一只“益”系列基金呢?《红周刊》记者致电国泰基金,公司负责人对这个问题没有正面回应,表示:“清盘的是因为规模不达标,正常清盘。新发基金的发行规模会不会也不达标还要看运作情况。”

记者翻阅季报发现,上述3只基金全部由樊利安操刀,他目前共管理了24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中15只是“益”系列基金。新发的国泰恒益和清盘的国泰生益以及国泰鑫益在投资范围上有微小差别,旧基金可以投资股指期货,新基金不能,其余完全相同。

对此,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闻嘉琦向《红周刊》记者分析:“樊利安去年深耕打新基金,业绩不错,今年发行‘益’系列基金很可能延续打新策略。而且对于委外资金来说,降杠杆政策下撤出的主力资金主要是城商行。国有银行、商业银行依然有资金配置需求,在委外定制基金中,投资策略、发行时间不是由基金公司设定的,很多都是机构定制产品方设定的,所以新基金看上去是‘接替’旧基金,但或许是早有准备。”

未来的收益能达到几何呢?从樊利安管理的基金来看,有的大涨,有的却跑输业绩比较基准。例如国泰信益自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3月21日净值上涨了14.83%,而国泰稳益则仅上长了0.3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上涨了5.18%。细究差别的原因,或许和重仓股不同有直接关系。四季报显示,国泰信益配置了较多金融、消费板块的白马股,包括宁波银行、中国平安、工商银行、双汇发展、五粮液等。但国泰稳益的重仓股则更偏向于成长性企业,如跨境通、广汇能源、华鲁恒升、瑞康医药等。前者十大重仓股在60日内有8只上涨,后者只有5只上涨。

但这并不是全部,翻看樊利安管理的15只“益”系列基金,每一只的重仓股都有所不同。例如国泰浓益配置了山西汾酒、通化东宝;国泰兴益配置了海天味业、晨光文具;国泰添益配置了京东方A和中国中车。

樊利安似乎是在“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公司负责人对此表示:“樊利安之前以打新基金为主,目前管理‘益’系列基金主要以稳健为主。”但具体到新发行的基金的业绩,能否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甚至为投资者获得高收益,还需要时间检验。

平安大华量化基金不“量化”

在今年新发行的基金中,有的基金公司刚刚清盘了一只量化基金,就又成立了一只新的量化基金。两只基金有何差异?新发基金能否逆转颓势,为投资者带来收益?这里《红周刊》记者以平安大华旗下的两只基金为例,剖析其中的可能性。

今年2月12日,平安大华量化灵活发布了召开持有人大会的公告,对基金进行清算的议案进行投票。经过1个多月的投票和统计,3月16日,平安大华量化灵活的基金持有人表决通过了清算议案,正式进入清盘流程。

数据显示,在清盘前,该基金的规模没有达到要求,从2017年6月30日起,基金规模在2000万元左右徘徊,触及了“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

除此之外,该基金的业绩表现也不理想,从2017年7月份以来,净值下跌了1.79%,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了2.77%。基金经理刘俊廷从2017年9月份起掌管该基金,任职期间的回报率为-2.33%,跑输业绩比较基准6.11%。

平安大华公司清盘这只基金的意图从去年12月就开始显现,去年12月末该基金在大类资产配置上,股票资产减少了3.68%,其他资产减少了81.71%,现金持有比例提高了85.18%,达到了98.42%的高位,可见是为了应对清盘时的赎回做足了准备。

虽然名为“量化”基金,但是季报显示,它已经偏离“量化”这一核心。《红周刊》记者致电平安大华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是一只股票量化策略基金。但2017年二季度之后,股票持仓占比均小于10%,2017年年末只剩2.3%,出现了严重的“风格漂移”。

在平安大华量化灵活正在执行清算程序的同时,平安大华基金发行了平安大华量化精选灵活。为何在量化策略上一边清盘一边发行?平安大华基金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行是公司的准备,清盘也是有公告的,都是根据公司的规划做的。”

旧的量化基金被迫清盘,新的量化基金能够做好吗?《红周刊》记者翻阅季报发现,这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不是同一个人。平安大华量化精选灵活由施旭管理,不过换了基金经理管理也不容乐观,施旭在2017年11月份接手了一只名为平安大华量化先锋的基金,任职回报的收益率为0.58%,排在555只同类基金中的第213名。这只基金的规模自成立后一直徘徊在1800万一线,这样的成绩实在差强人意。

另外,2017年因为蓝筹崛起,量化基金的策略在A股市场有些失灵,量化基金的业绩常常殿后。在这种环境下,新成立的量化基金,能否逆势崛起,在规模上能够达标,在业绩上做出回报,还需要基金经理看准大势、做好模型。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