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2月11日讯 2017年12月6-8日, 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京举行,汇集股权投资界巨匠精英,从趋势、策略、行业角度剖析这个时代。
中国进入股权大时代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以“2017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年报”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倪正东表示,目前股权投资行业有1.2万家投资机构,8.5万亿元管理资本量,13万登记的从业人员,这在以前难以想象。比照今年的数据,按照这个速度发展,预计一年的募资可能会超过3万亿元,一年的投资可能会超过2万亿元。
据倪正东介绍,2017年前11个月,3418支新成立的基金中有3339支基金是人民币基金,募资规模为1.5万亿元,而美元基金有79支,规模仅为1000亿元,美元基金变成了行业的“小兄弟”。
倪正东认为,今年是投资机构的收获年,也是IPO的收获年,没有哪一年能像今年有这么多的IPO。清科数据显示,前11个月有474家中企完成IPO,其中270家公司是有VC和PE支持的,占比57%,在境内上市的中企中,VC/PE渗透率更是接近62%。
从退出回报来看,倪正东表示,以上市当天来看,基本上是2-3倍左右,以上市之后第20个交易日作为标准,国内资本市场平均的回报则是7.7倍,海外的回报是3.93倍,整个投资回报为7.48倍。“实际上,国内不能以当天为准,IPO发行价格是低估的,一上市就涨,20个工作日之后基本上就稳定下来了。”
主要投资机会在哪里?
盛世景集团董事长吴敏文就“股权大时代,私募新生态”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全球每年的GDP增量里中国约占三分之一,总量中国仍然排第二名。也就是说,站在历史的视野,站在全球的格局,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股权大时代的主要投资机会在哪里?吴敏文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把握。比如,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各行业的现状,挖掘短中期内景气度高的行业作为投资首选,这也是包括盛世景在内的各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工作重点。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我们分析主要的产业投资机会的时候,借用一句话,就是“投资未来的中国”。明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前30年基本上多是传统制造业、是基建和房地产这样一些传统产业。过去几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就在前几天,有媒体公布了“2017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在上海、深圳、香港、纽约等全球15个交易所上市的所有中国公司),前五名分别是腾讯、阿里巴巴、工行、建行、中国移动。而在十年前,2007年则是清一色的传统产业,如中国石油、工行、建行、中国石化、中国银行等。这种变化趋势就是未来的投资方向。
进入股权大时代,吴敏文还表示私募股权机构的核心使命是寻找核心资产,第一个是成长性的股权,第二个是新蓝筹公司的股票。面对这个大时代,我们就是去寻找和把握核心资产,即成长性企业的股权和新蓝筹公司的股票。
如何捕捉独角兽?无外乎三点
会议上,昆仑万维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亚辉以《如何捕捉下一个独角兽》为主题,分享了他如何去捕捉独角兽公司的一些方法论。他认为独角兽是可遇不可求,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勤就保证了你基金年回报,七年下来年净回报率超过了15%,就有机会挖掘到独角兽。方法总结三个角度,一个是看人,一个是看赛道,一个是看数据。
看人的话,他们自己内部就两张表,看性子是急还是缓,还有效率高还是慢,效率高是优秀的人才,乐观和激进是创业人才。
第二个是赛道,有几点,第一点就是窗口期不断变短,留给企业在赛道里面跑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以前就是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的时候,我觉得赛道的窗口期大概留了三年,甚至五年,现在赛道窗口期尤其在资本催肥下面,赛道窗口期就是一年的时间,甚至半年时间,你在半年时间企业怎么样能跑出来?这个是需要更多的思考。
第三,看数据,这一点来说对于成长基金是非常关键的,他们把看数据分为四个象限,优先投第一象限的企业,就是收入规模不断成长,成本比例不断降低的。三张表,把人全部画象限之后,基本上筛到了90%的创业者,然后再看数据,再筛掉90%,只剩下1-3%的人投,再看投资人的兴趣偏好。15年偏重于消费金融,就是互联网金融。16年的时候,他比较偏重于社交娱乐,投了映客,快看漫画这一系列的公司。17年他主要的兴趣点在跨境的电子商务,投了一家中印之间的最大跨境电商。18年他们的兴趣爱好点在医疗和教育。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