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部门去杠杆升级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年以来近两周的时间内,央行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针对同业业务、表外业务、债券交易等发出多个重磅政策,均旨在遏制金融市场高杠杆和防范金融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金融体系去杠杆将进一步推进,监管规范和制度完善的重点仍然是遏制金融空转、堵住影子银行风险口子等,并进一步夯实去年政策的基础,防止违规业务死灰复燃。
同业业务在过去两三年成为监管套利以及推升金融体系杠杆水平的重要工具。去年相关政策已经收紧,最近监管力度再次加大。银监会1月5日下发的《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规定,对于同业客户,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监管要求,其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25%;并对同业客户风险暴露设置了四年过渡期。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央行重新设定了2018年同业存单年度备案额度测算公式,即2018年各家银行的额度将限定在去年9月末总负债的三分之一再减去同业负债后的所得值。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表示,额度管理新政将对部分依赖同业资金程度较高的银行产生一定影响。
而针对金融部门的另一种加杠杆方式——债券代持,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最近也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央行表示,随着我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部分逐利动机较强、内控薄弱的市场参与者,在场内、场外以各种形式直接或变相加杠杆博取高收益。同时,还有市场参与者采用“代持”等违规交易安排,规避内控风控机制和资本占用等监管要求、放大交易杠杆,引发交易纠纷。《通知》要求市场参与者根据审慎展业的原则,合理控制自身债券交易杠杆比率。《通知》将债券交易的杠杆比率主要作为监测整体杠杆的观测指标,要求市场参与者的债券交易杠杆比率超过一定水平时向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报告。
另外,保监会最近也发布《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重点在于切实防范保险资金以通道、嵌套、名股实债等方式开展股权投资计划业务,进一步体现保监会一直以来坚持去杠杆、去嵌套、去通道的政策导向。而银监会6日发布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也将监管大棒挥向了沦为影子银行通道的委托贷款业务。
在“防风险”的监管基调下,自去年起金融部门去杠杆政策密集发布,高杠杆乱象初步得到遏制。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同业负债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其余额分别比年初减少2.8万亿元和8306亿元;2017年前11个月同业理财累计净减3万亿元,理财中的委外投资较年初减少5888亿元。与此同时,2017年以来代表金融体系流动性的M2增速持续低位运行。
“金融部门加杠杆主要是通过开展表外业务、理财业务、同业业务、委外业务、通道业务、代持业务等多种渠道,其中不少资金在空转、在套利,并导致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上升。在去年加强金融监管初显成效的背景下,近期针对债券交易、同业存单、委托贷款等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相关指标和业务规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抓住了金融部门高杠杆问题的要害。上述政策落地实施,堵住了监管套利、脱实向虚的行为,有利于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实际上意在夯实去年已出台的诸多制度和专项整治的成果,今年金融监管的重点也将放在相关制度的完善。“制度完善的重点仍然会放在同业业务、通道等影子银行业务上,通过制度完善来防止违规业务的死灰复燃。”曾刚还表示,今年宏观实体部门去杠杆将会稳步推进,但力度不一定大过去年,而在金融层面通过强监管来控制资金过度泛滥以及治理金融乱象,可以为降低实体部门杠杆创造有利条件。
曾刚同时表示,今年金融部门降低杠杆率不会对金融市场产生过多冲击。他表示,2018年货币市场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但市场情况将会好于2017年。“一方面,去年政策推进已经有效挤压了一部分虚增的泡沫,市场风险已经下降;另一方面,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手段正不断成熟和完善,有能力应对流动性风险。”他说。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