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不少银行在新发行净值型产品的说明书中明确收益分配方式,包括管理费、业绩比较基准,以及超额收益客户端可获得的收益百分比。此种模式下,银行究竟能够赚得更多,还是更少,将与具体的分配模式,以及客户最终的认可程度有关,存在市场博弈空间,目前难有定论。
多份已公布的银行2017年报显示,去年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减少,这块银行过去的“现金牛”业务,正面临不小挑战。
建设银行2017年报显示,这与“向客户支付的收益率较上年明显提升,银行端管理费下降”有关。而根据2017年11月17日,监管层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意见征求稿)》,未来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资管产品,都需要回归代客理财本源。由投资人承担投资风险,银行不顾投资端实际收益,而能够自行决定兑付客户多少收益的时代,恐怕将一去不返。
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究竟能否“多赚钱”,目前来看存在较大的市场博弈空间。一方面,净值化转型后银行理财要明确管理费和超额收益分成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银行仍需要抓住客户基础这一最大优势,“以最大的诚意”留住客户。
手续费收入最大降幅逾5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多份上市公司2017年报发现,去年理财业务收入下降较为普遍。
以市场份额最大的工商银行为例,截至报告期末,其理财产品余额为3.01万亿元,市场占有率超10%,规模同比增长11.4%(全市场同比增速仅1.51%),但其个人理财、对公理财及私人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18.30亿元,同比是减少了10.74%。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也披露理财产品收入为200.4亿元,同比减少2.42%。
在股份行中,光大银行的理财手续费收入同比降幅最高,达54.5%,从2016年几乎“腰斩”至2017年末的34亿元。其次是中信银行,年报显示去年理财业务收入55.36亿元,同比降幅达21.27%。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银行2017年报显示,去年理财投资端收益比上年末提升约0.77个百分点,在整体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增长15.55%的背景下为客户创造收益同比涨幅接近20%。
一方面,“同比”数据意味着银行过去赚取高额“投资收益和兑付客户收益之差”的“舒服日子”过去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去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同业竞争较为激烈,银行争相“扛收益”、留客户。
另外,招商银行年报披露的两组数据也分别说明了同样的问题。一是受托理财收入122.27亿元, 同比下降了14.69%;另外一组数据是非保本理财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40亿元,同比下降9.5%。
针对理财业务收入下降的情况,招行年报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本年阶段性调降产品销售费率让利客户、表外理财规模有所下降及2016 年对受托理财收入完成权责发生制核算优化改造”。
据招行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其非保本理财规模同比下降了8.3%。从全行业来看,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7年银行非保本理财同比下降了4.1%。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