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之家有个不成文规矩,“不在办公室做跟店铺相关的决定。”张剑慧最高纪录是一天跑了四个城市,指出问题,留出一周的时间完善。每到一个新的门店,她会从用户角度全程体验一遍,车库在哪里,店面是否好找,商品摆放是否整齐,员工培训如何等等。
雷军认为新零售的核心是提高效率。类似小米之家的线下实体店,共同点是做多SKU。但雷军认为单纯增加SKU是死路一条,“过了一定数量之后,管控的难度会增加。”
目前小米商城约有2000个SKU,线下店根据门店面积不同,SKU从100到300不等。选取标准是小米商城中购买频次最高的产品。主要聚焦三类:智能居家产品、健康酷玩产品、出行类产品,每一个都不是高频消费,但叠加起来就会从低频变成高频。
经过两年的打磨,团队做出一套复杂的模型来考量门店的表现,坪效、费用率、转化率等。坪效是每平方米的效率,小米之家目前可以做到27万元,在消费电子领域排名世界第二,第一名是苹果,可以达到40万元。
费用率是成本和营收的比例,小米之家的费用率与小米商城基本持平,为传统零售行业的一半。转化率则可以做到传统行业的七倍。
用户的热情一度让雷军产生错觉,“好像我们开到天涯海角,他们都会去。”开店之初,刚刚迈出步的雷军有点犯怵,再开一家店不是自己跟自己抢生意吗?周围不断有人鼓励他不要停下。后来雷军想明白,十公里以内,每个商圈开一家都没有问题。
雷军在台上演讲,台下是欢呼声不断的米粉摄影:史小兵
“干满三年,开出1000家店才算入行,我们现在离入行还远得很。”雷军在采访时说。张剑慧认为管理会是接下来面临的一大风险,目前团队有3000人,90%刚过试用期,只有10%左右的老员工,如何让小米的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位员工,这是主要挑战。
截至去年年底,小米之家全国门店有五十余家,以一周开一家店的速度推进。今年年初雷军给团队定下的目标是全年开两百家,平均一两天就要开一家。最忙碌的时候是今年10月1日,张剑慧将团队里的200人分成二十组,十多个城市的20家店同时开业。
当被问到小米营收线上线下比例是否出现大的改变时,雷军回复,“暂时贡献有限,1000家之后将会形成规模。”但他给出一个预期,当小米之家占到15%的营业额时,会对小米和行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力。目前小米之家更多的价值在于商业模式构建和对品牌的提升。
回归商业
从0到国内第一,小米用了两年半时间,乱拳打死老师傅,雷军也没想清楚怎么就成了第一。“我是去年才学会手机交付。”去年小米出货量下滑,原因之一是经历了两次、每次长达2~3个月的严重缺货。
事实上,手机厂商与供应链处于博弈两端,当手机厂商处于爬坡、创新能力较强时,供应商会做出配合姿态。但当面临更多选择,品牌又处于势均力敌的竞争局面时,供应商又会掌控稍多一些话语权。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