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的主角是 “独角兽”概念。原本是给新经济、高科技公司开辟快速通道IPO的新路子,最终还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成为A股又一重磅炒作题材,部分软件甚至已经开始推出“独角兽”概念指数,用以观测这一板块的热度。虽然热点板块客观上起到活跃市场气氛的作用,但仔细观察这一板块的走势,依然还是炒作成分居多。
从目前市场热炒的“独角兽”概念股来看,一般可分为三类:首先是参股类,如张江高科通过全资子公司投资蚂蚁金服项目、浙江龙盛子公司参股滴滴快车等;其次是合作类,如欧菲科技为小米手机摄像头、触摸屏、模组的供货商、慈文传媒的全资子公司与爱奇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第三是借壳类,如九安医疗长期被传小米可能借壳上市等。除此之外,部分创投概念股因为参股的PE公司可能押中“独角兽”IPO,也被视为外围概念股炒作。
虽然场面热闹无比,但很多炒作理由却经不起推敲。如参股“独角兽”的概念股,不少是通过子公司甚至是子公司参股基金来实现,隔了多层之后,最终收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增厚效果有多少,值得怀疑;合作类的部分,“独角兽”IPO之后是否会增加对概念股的订单,也是未定之天;至于借壳类,虽然有三六零、分众传媒的个别案例出现,但在众多“独角兽”尚未大幅盈利,或采用VIE架构在海外上市的情形下,也很难采取这一方式实现。即使是三六零实现借壳上市,但此前市场押宝的借壳概念股却无一中选。因此,这波“独角兽”概念股依然是走借题发挥、听风就是雨的炒作套路,真正能从“独角兽”加速IPO当中显著受益、大幅改善基本面的公司仍然是少之又少。
相比之下,新三板的“独角兽”冷静得多,本身就被视为“独角兽”的一些新三板公司,如神州优车、英雄互娱等,并没有因为可能加速登陆A股而出现抢筹迹象。显然,在已经实现实质上的注册制、投资者以机构和高净值人士为主的新三板,对“独角兽”概念股的反应要比A股理性许多,也更接近这一消息对公司基本面改善幅度的反应。
因此,在“独角兽”概念股大幅炒作之后,未来走上价值回归之路无可避免。投资者如果不了解昔日熟悉的配方和味道,不妨看看2017年雄安新区概念的炒作路径。去年清明小长假之后,雄安新区指数在“千年大计”题材刺激下,短短6个交易日最大涨幅超过45%,连续多个“一”字板涨停的概念股不在少数;但疯狂的炒作来得快去得也快,经过将近一年的调整,雄安新区指数已经跌回了启动前的点位,部分个股如宝硕股份、东方能源等已经大幅跌穿启动时的价位(见附图)。
炒作越疯狂,脱离基本面越严重,未来的价值回归之路就越长,追高买入的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每隔一段时间,A股都会有类似的概念股借助消息大幅炒作。过度投机绝非股民之福,也非监管层所乐见。对于参与题材股博弈的投资者,重点要盯紧涨势最强的龙头股的表现,一旦龙头股跌破5日均线,意味着概念股的第一波炒作甚至全程炒作终结,跟风股需要尽快离场脱身,切莫入戏太深,将“独角兽”玩成自己一人的“独角戏”,那就悔之晚矣。(文中涉及股票,只做举例,不做买入推荐。且作者承诺未持有文中提及股票)
资料链接
什么是“独角兽”?
“独角兽”为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它稀有而且高贵。美国著名Cowboy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在2013年将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做出分类,并将这些公司称为“独角兽”。
然后这个词就迅速流行于硅谷,并且出现在《财富》封面上。所谓“独角兽公司”是指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Lee发明独角兽概念的时候,描绘的是一个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情形,在2003年到2013年间,就只有39家公司从6万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
2017年12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3万亿。北京成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占上榜企业总数45%,其次是上海、杭州和深圳。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公司估值占据前三。榜单结合资本市场独角兽定义筛选出外部融资且估值超10亿美金(70亿人民币)的优秀企业,数据截止日期为2017年11月30日。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